从外资法的立法背景分析其公司机关的权力构造/卫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20:00:06   浏览:96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从外资法的立法背景分析其公司机关的权力构造

卫 勇


要搞清楚此问题,偶认为要从公司治理结构分析才可能有正解,即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关于公司机关的权力构造有说不同。英美法系公司机关采用单层制,源于“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权力构造,公司机关由股东会和董事会构成,没有独立的监事会,监事会的职能有董事会(主要是独立董事)来承担。大陆法系则采用双层制,源于“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权力结构,公司机关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构成。由于我国采取经理职权法定,不再是处于辅助董事会的地位。而是具有独立的身份。因此,我国公司机关的构造与大陆法系虽相似,却也有显著的不同。
另外,在当时的外资立法背景下,我国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实行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且在公司法立法之初,由于公司理论和实践都尚不成熟,立法者既要考虑借鉴外国做法吸引外资,包括借鉴外国特别是欧美的公司权力构造,在外资法中,考虑外方的要求,设置董事会;但是,步子迈的又不能过大,况且当时人们的思想也没有解放,为了求同存异,中外双方都有兼顾,考虑中方的要求,承袭了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经营管理机构经理,这就是当时为什么外资法
只设置了权力机构和经营管理机构的真正原因。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虽然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但是相对《公司法》来说是特别法,其只规定了固定的二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即仅设置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6条“合营企业设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第35条 “合营企业设经营管理机构......”)。其中,经营管理机构是必须设置的机构,不存在也无必要更无规定设置监督机构;而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来说,《公司法》作为一般法,则规定了选择的四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法》第37条规定的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第45条规定的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第50条规定的公司的经营管理执行机构经理,第52条规定的公司的监督检查机构监事会。其中,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不是必须设置的机构。
综上,如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要求或者需要设置监事会或者监事,登记窗口在进行章程审查时,应该要求按《公司法》的治理结构提交公司章程,依据《公司法》第25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要求载明“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的办法、职权、议事规则”;如果不需要,则要求修改公司章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13条的要求载明“(五)董事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董事的任期,董事长、副董事长的职责;(六)管理机构的设置,办事规则,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免方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和贝宁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协定

中国 贝宁


中国和贝宁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协定


(签订日期1986年7月1日 生效日期1986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贝宁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友谊,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关系,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决定建立中国和贝宁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以下简称“混合委员会”)。
  混合委员会由缔约双方派出的代表团组成。
  缔约双方的代表团分别由各自的部长或副部长或其代表以及专家组成。

  第二条 混合委员会宗旨是促进和推动缔约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其任务主要是:
  --研究和探讨缔约双方之间加强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监督执行双方在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方面共同承担的义务;
  --友好解决双方在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方面执行已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可能产生的争议。

  第三条 混合委员会每两年轮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贝宁人民共和国例会一次。
  每次会议召开的日期和日程由缔约双方提出建议并经友好协商同意后确定。
  每次混合委员会例会,双方将签订“会谈纪要”。

  第四条 混合委员会组织会议的费用在互惠的基础上解决。

  第五条 经双方同意,可予修改本协定。

  第六条 本协定各条款不应有损于两国之间的合作或影响缔约任何一方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第七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六年。如在期满前六个月,缔约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未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本协定,本协定按六年一期顺延。
  本协定于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法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贝宁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郑拓彬            弗雷德里克·阿福
     (签字)             (签字)

关于股票发行上市辅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股票发行上市辅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1年9月10日 证监发[2001]111号)


  自2000年实施股票发行辅导制度以来,辅导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拟发行上市公司进行辅导的作用,切实提高拟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今后,所有申请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企业都必须按要求进行辅导。现就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2002年1月1日起,1997年计划指标企业,申请发行上市,必须完全符合我会有关辅导政策的要求。

  二、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到2001年年底前,1997年计划指标企业申请发行上市,也应进行辅导,但可以不受辅导期限的限制,经派出机构辅导调查合格后,可由主承销商推荐并向我会报送申请文件。

  三、对经我会发文确认的清理整顿企业以及2000年3月17日前通过科技部和中科院论证确认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上述两条的要求处理。

  四、经国务院批准豁免辅导期的企业或具有辅导资格且辅导过10家以上企业上市的公司或经我会批准已在境外上市的公司申请发行A股,可以不受辅导期限的限制,由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辅导、考试,经派出机构辅导调查合格后,可由主承销商推荐并向我会报送申请文件。

  五、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必须严格执行我会《关于发布<证券公司从事股票发行主承销业务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证监发[2001]48号)要求,强化尽职调查,切实做好企业的辅导、推荐工作。

  六、各派出机构要按照我会有关辅导政策的要求,认真做好1997年计划指标企业的辅导评估和调查工作。

  七、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企业,我会不受理其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八、各派出机构接此通知后,请立即将本通知精神传达给有关拟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并督促执行。

  九、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我会《关于1997年度股票发行计划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0]77号)和《关于受理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申报材料的通知》(证监发字[1997]159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