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钨、锑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2:36:09   浏览:82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钨、锑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钨、锑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3年5月28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国发〔1992〕69号)的规定,现将我部制定的钨、锑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 件:钨、锑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
钨、锑是关系国计民生并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宗资源性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特殊的经营渠道。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国发1992(69)号〕的有关规定,为维护钨、锑出口经营秩序,国家对钨、锑出口实行计划配额管理,对其出口实行统一联合经营。具体做法暂行规定如下:
一、品种范围
钨,指钨砂(含钨矿砂及其钨精矿、黑钨砂、白钨砂、钨细泥、钨尘、钨尾渣、废钨、钨酸钙)、仲钨酸铵、三氧化钨(含蓝色氧化钨)、钨酸(含钨酸钠)。
锑,指锑锭(包括锻轧锑锭和未锻轧锑锭)、氧化锑。
二、出口经营
(一)钨、锑的出口,由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五矿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公司(简称有色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简称化工总公司)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五矿、有色、化工进出口公司(简称各有关出口经营公司)统一联合经营,并承担国家出口任务。
(二)钨、锑出口暂由五矿总公司、有色总公司、化工总公司(只限钨酸)分别组织各自系统地方出口经营公司,统一对外成交。各有关出口经营公司分别执行出口合同,自负盈亏(有色公司系统财务未脱钩除外)。
三、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简称五矿化工商会)负责钨、锑的出口经营协调工作,重点制订钨、锑出口统一协调价格方案,并发给各有关出口经营公司和发证机关执行,同时报外经贸部备案。
四、各有关出口经营公司必须参加五矿化工商会并接受其协调。五矿化工商会和五矿、有色、化工总公司要及时向外经贸部反映钨、锑出口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五、经国家批准的经营上述自产产品出口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出口价格由五矿化工商会会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进行协调。
六、外经贸部授权的发证机关,按照国家下达的钨、锑出口计划配额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有关规定,核发出口许可证。
七、各出口经营公司要认真执行本规定。
八、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部分专业注册工程师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事部办公厅


关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部分专业注册工程师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人厅发〔200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建设厅(建委、规委),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现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部分专业注册工程师考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工程)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上述4项资格考试均分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各为4小时;专业考试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分2个半天进行,每个半天均为3小时。
二、根据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岗位的需要,其专业考试将按专业类别进行: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的专业类别分为供配电工程、发输变电工程2个;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考试的专业类别分为给水排水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动力工程3个。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其一。
三、推迟进行的2004年度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工程)资格考试取消,不再组织2004年度相应专业的考试。考生应按《关于200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97号)安排,报名参加2005年10月22日、23日举行的勘察设计行业相关专业注册工程师资格的考试。
请各地、各有关部门及时将本通知有关事项向社会公布,并做好考试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五年三月七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08年3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贾春旺检察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对最高人民检察院过去五年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意报告提出的2008年的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深化司法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狠抓队伍建设,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