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辽工商[1997]46号请示的答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1:57:51   浏览:89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辽工商[1997]46号请示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辽工商[1997]46号请示的答复



1998-2-1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辽工商

[1997]46号请示的答复##**工商企字[1998]第25号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是否允许广告媒体法定代表人参股经营广告公司的请示》(辽工商[1997]46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局意见,媒体的主要负责人及广告部的主要负责人都不得以各种形式个人投资入股设立广告公司。一九九八年二月十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0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我部决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动员组织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对在乡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

  2005-2007年,要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500万人以上,农民培训率逐年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到2007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5%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训任务。

  三、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筹领导下,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与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密切合作,广泛动员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培训。各地要充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拓展其工作内容,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加强培训网络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和“高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技术带动与辐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以农业院校为科技源头,覆盖县、乡、村的实用型和开放型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使广大农民能就近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每个县要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使之成为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开放的、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要继续办好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继续开展骨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一大批技术引进、实验示范、教育培训、推广服务能力较强的学校,发挥其在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遇,调整充实成人教育资源。普通中小学要利用现有的师资、校舍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在没有独立设置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地方,普通中小学要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研究、推广、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按照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多种合作方式,引进适合当地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培训和推广。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平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都要建立包括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台帐制度。

  4.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保证。要抓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国办发[2001]74号)精神,落实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编制。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和普通中小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成人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务评聘、专业技术考核、福利、评选先进等方面与普通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5.多渠道筹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经费。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的“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的要求。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要求,实行政府、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强与扶贫部门协调,争取在中央和地方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在政府补贴的同时,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由农民个人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有条件的学校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民适当减免费用。要采取培训券、报帐制等方式,真正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参训农民直接受益。教育部安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专项经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6.建立检查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各地要按照本计划的要求,结合地方已经实施的农村成人教育方面的“工程”、“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要加强检查评估,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进展情况报告制度,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列入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将对各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检查评估,定期公布各地进展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定期表彰奖励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做好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宣传报道工作。

二○○五年三月十七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前行政审判试点工作中几个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前行政审判试点工作中几个问题的答复

1989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前行政审判试点工作几个问题的紧急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前,最高人民法院选择若干人民法院进行试点,为1990年10月1日全面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创造条件,积累经验,这是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要求。各试点法院应当将试点工作计划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以取得权力机关的支持。
二、试点单位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判,对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受案范围原则上不能进行试点,如果地方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提出扩大受案范围的意见,有关人民法院认为具备条件的,报高级人民法院决定。
三、试点单位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罚款金额和第六十五条第三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及治安行政案件的裁判方式不能进行试点外,其他均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判。按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对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所处的罚款的金额,仍按照《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七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四、试点单位按照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判的案件,开庭审理和制作法律文书时,不宜直接引用行政诉讼法的有关条文,可以采用“参照”的方式,引用行政诉讼法的有关条文。

附: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前行政审判试点工作几个问题的紧急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前行政审判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定我省试点,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部分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进行试点,各试点法院都认真作了准备,最近,省法院召开了试点工作会议(情况另报)。与会同志普遍反映,党委、人大、政府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对试点工作很重视,积极支持,试点法院积极性也很高,但有几个问题感到不够明确,现请示如下:
一、关于试点的法律依据问题。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提出,行政诉讼法明年10月1日起才生效施行,在部分地区搞试点,实际上是提前施行,涉及行政诉讼法在试点地区的效力问题。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试点作出正式决定,或由最高人民法院行文,明确指出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要求先行试点,以做到试点有据。
二、《通知》规定,“试点单位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判,试点单位按照行政诉讼法进行试点,并不排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但试点中,对行政诉讼法作出的程序方面的一些新的规定,如裁定驳回起诉,被告不能举证承担败诉法律责任,隐瞒证据的法律责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法律责任等,能否适用这些新的规定,感到不够明确。我们认为,既是试点,在诉讼程序上就应执行行政诉讼法的所有规定。
三、试点中,按照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判的行政案件,开庭审理和制作法律文书时可否引用的问题,也需要加以明确。我们认为,应当引用。
以上意见当否,请明示。
1989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