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松北区开发建设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1 03:04:27   浏览:85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松北区开发建设的决定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发[2004]19号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松北区开发建设的决定


(2004年11月10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和省委9届60次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加快松北区开发建设,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快松北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新城区的建设与发展

  1、加快松北区开发建设对构建我市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松北区是市行政中心和规划中的省行政中心所在地。加快松北区开发建设对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聚集新的发展势能,构建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战略决策,实现我市“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

  2、松北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松北区要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人性化的发展目标定位。集中发展现代服务、行政办公、文化教育、旅游度假、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农业和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全面提升集聚功能、创新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型中心城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示范区。

  4、松北区发展建设规划要高定位、高格调、高水平。学习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的经验,突出现代主流建筑风格和欧陆风情。面向国内外征集规划建设方案,确保结构布局优化,功能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优良,风格特色突出。搞好与江南老城区和呼兰区的衔接并预留足够的可控空间。依照“组团开发、配套发展,先地下、后地上”的集约化建设思路,全力打造精品工程,高标准推进交通、通讯、能源、供排水、环保、卫生、绿化、消防、防灾等系统的配套建设。

  二、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率先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5、按照“小政府、大社会,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建立有利于服务市民和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创新、精干、高效的特色。松北区的机构设置在市核定限额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6、废除企业投资审批制。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项目,只对其中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对其他项目实行备案制。建设项目一律实行招、拍、挂制。国(境)内外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松北区建立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时,除法律、行政法规限制或国务院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一般性经营范围由企业自主选择,工商行政部门依法登记。

  7、设立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许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公开有关行政许可和综合服务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时限及程序,公开政务信息和服务承诺。

  8、规范和控制市直部门进区检查。建立执法检查审批制度,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检查外,市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内企业的检查、评比、验收,须经分管市领导签批后,由松北区统一协调安排。

  9、统一集中行政执法。对辖区内规划、土地、市政、房产、水利、畜牧、工商、交通、人防、园林绿化、建筑和文化市场等适宜集中行政执法的事项,由松北区行政执法分局根据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具体行政执法范围由松北区申报,市政府批准。

  三、扩大管理权限,努力提高行政效率

  10、给予松北区开发区审批权限(包括省、市赋予开发区的审批权限),对区内经济社会事务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市直各部门的相应职权,下放给松北区相应机构(详见附件)。

  11、由松北区依据哈尔滨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12、由松北区配合市规划主管部门编制松北区整体规划;组织编制功能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协调有关部门搞好交通、能源、通讯、供排水、生态环境等配套性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

  13、由松北区提出建设项目用地计划,经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用地批复后,由松北区统一组织实施。

  14、由松北区依据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管理辖区内的规划、建设、房产、市容环卫、市政公用事业、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事宜,相关证照统一在松北区政务综合服务大厅窗口办理。

  15、对松北区国土资源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工商分局等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实行市局党组(党委)和区委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以市局党组(党委)管理为主,区委协助管理,正、副局长的任免须征得区委的同意。市局党组(党委)与区委意见不一致时,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决定。松北区规划分局的干部管理体制维持现状不变。房产住宅分局比照开发区的体制管理。建立松北区对市直部门、的服务和工作情况定期评议制度,评议结果列为干部考核和使用的依据。

  16、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由松北区各相关机构承担行使权力所产生的相应责任,市直部门承担依法对松北区各机构进行工作监督和业务指导的职责。

  四、实行扶持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7、以2003年核定的松北区财政收入为基数,暂定2004年至2006年3年内,松北区地方级新增税收全部留用,3年后可根据松北区发展需要适当延长优惠期。该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3年内全部留用,其中15%用于本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安置失地农民。在计划生育方面,该区享受国家对贫困郊区的三级财政政策。乐业、对青山两镇延续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财政支持政策。行政执法罚没收入、各项收费收入和契税收入全部留给松北区。在区直机关试行结构工资、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8、在松北区境内提供建筑安装等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纳税义务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营业税纳税地’点的规定执行。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按市区的税率(7%)执行。纳入城市规划及新开发建设房屋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市区征收范围执行,并按市区标准调整土地使用税等级定额;原有宅基地上的房屋3年内暂按设区前的规定执行。在松北区进行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税收,由企业(分支机构)在松北区缴纳。按照我市整体规划“退城进郊”的市级重点企业所产生的税收缴入市级国库,非市级重点企业的税收基数部分通过财政结算返还市级和企业原所在区,新增部分归松北区。

  19、全市年度用地指标优先落实松北区的规划建设项目;省下拨给我市的机动用地指标,重点用于松北区的开发建设。

  20、松北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项目,统一纳入全市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建设资金以松北区自行解决为主,市有关部门给予一定补贴。大项目建设纳入市重点建设投资计划,市有关部门予以重点支持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

  21、加快松北、松浦和万宝镇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对向街道办事处管理过渡的镇,有计划地逐步实行“农转非”。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和就业,执行下岗职工优惠政策,社会保障纳入全市社会统筹体系。对松北区中小学教育设施(房舍)在专项资金上给予支持,选派优秀教师到松北区工作,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卫生、医疗事业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实行区域化管理。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2、加强江北新城区开发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成立松北规划建设协调委员会,指导江北新城区的发展和建设方向,对松北区和呼兰区组成的“大松北”地区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等重大问题审核把关。

  23、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全力支持松北区的开发建设事业。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抓紧与松北区签订行政管理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签章提供松北区在行使管理权时需要的执法文书、证照等;需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或审批事项时,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文头、文号,并积极协助松北区办理有关手续。

  24、松北区及市直部门派驻的分支机构要抓紧建立、完善与管理权限和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培训工作人员,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程序,做好接收工作。市有关部门要抽调业务骨干,积极配合松北区搞好衔接和培训工作,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25、松北区各级党政组织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完整准确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开创松北区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附件:
  1、松北区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办理规则

  2、松北区企业设立办理程序和规则

  3、松北区政务综合服务大厅行政许可和服务项目表

附件1:

松北区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办理规则

  一、统一规划。松北区根据整体规划组织编制功能性控制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由松北区规划建设部门会同区发展改革局等有关部门确定具体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

  二、统一拆迁。松北区规划建设部门根据建设规划,对需要进行拆迁的地域向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发布拆迁通告并组织拆迁,达到水通、路通、电通、场地平。按照《哈尔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被拆迁人补偿。

  三、统一办理。对具体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由松北区组织区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公安和消防等部门统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消防验收合格证等相关审批手续。同时,协调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单位办理水、电、热、气等手续。

  四、公开招标。由松北区规划建设部门向社会公开进行招标,确定项目的建设单位。对城市建设项目以工程总造价为标底,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以房屋的单位建筑面积销售价格为标底。建设单位中标并依法交纳相关费用后,由招标部门向中标单位当场颁发市直部门委托的有关审批文件。

附件2:

   松北区企业设立办理程序和规则

  一、工商受理。由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工商窗口对企业名称进行检索,发给登记或变更登记申请表格等材料。对依法需要有关部门前置审批项.目的,发给《前置审批项目须知》、《并联审批申请表》和前置审批部门提供的并联审批一次性告知单。申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

  二、抄告相关。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工商窗口受理后,将申报材料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他方式传送到环保、卫生、文化、公安等相关前置审批窗口或部门,并发出《联合办件通知书》。

  三、并联审批。相关前置审批部门接到《联合办件通知书》和有关申请材料后,在规定时限内同步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前置审批事项予以审批;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审批并说明理由,回告工商窗口。

  四、超时默许。前置审批部门接到《联合办件通知书》和有关申请材料后,既不批准也不驳回,又无法定事由准许延长审批时限的,超过法定期限未回复工商部门则视为默许,由局域审批网自动生成盖有前置审批部门印章的批准文件,工商部门依法颁发《营业执照》。产生的相应责任,由前置审批部门承担。



附件3:[表格1:松北区政务综合服务大厅行政许可和服务项目表]
http://www.harbin.gov.cn/hrbzfw/hrbnews_zb/display_form.php?formid=9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

司法部


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

司发通〔2011〕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为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 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增加,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专业性和面广量大的特点,特别是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大量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及时有效地化解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出现的难点、热点矛盾纠纷,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为契机,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为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本要求

  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必须严格遵守人民调解法的各项规定,坚持人民调解的特点和基木属性;必须坚持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必须体现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特点,针对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实现提前预防、及时化解、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必须坚持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确保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开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会团体或者共他组织设立,由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履行统计、培训等指导职贵。

  三、积极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

  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与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社会 团体和组织联系和沟通,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和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结合相关行业和专业特点,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及时报送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要以方便调解为目的设立办公地点 ,名称由“所在市、县或者乡镇 、街道行政区划名称”、“行业 、专业纠纷类型”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三部分内容依次组成。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特定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特定民间纠纷的,名称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派驻单位名称”和“人民调解工作室” 三部分内容依次组成 。要在固定的调解场所内悬挂统一的人民调解工作标识,公开人民调解制度及调委会组成人员, 便于当事人选择调解员调解纠纷。

  四、加强专业化、社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推选 、聘任的指导,吸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 、较高政策水平、热心调解事业的人员 ,从事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每个行业 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原则上不应少于三名。要充分发挥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 、律师 、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参与调解行业性 、专业性矛盾纠纷,形成年龄知识结构合理 、优势互补 、专兼职相结合人民调解员 队伍 ,实现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 、社会化 。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员专业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和调解技能等培训,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 ,坚持统一规划 、分级负责、分期分批实施 ,共同组织好培训 ,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化解行业性、专业 性矛盾纠纷需要的高素质人民调解员队伍。

  五、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保障机制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和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的要求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经费纳入政府保障,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 ,为行业性 、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法律或者政策保障。

  六、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业务建设

  要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优势 ,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要采取说服、教育、疏导等多种方式调解纠纷,促使纠纷当事人消除隔阂,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 ,也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调解不成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终上调解,并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渠道解决。要建立健全学习、例会 、疑难复杂纠纷讨论 、考评 、统计、档案管理和信息报送等制度 。要接照统一的文书格式,规范卷宗档案格式,制作调解卷宗,做到一案一卷。要接照统一的统计口径,对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及时向司法行政机关报送《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经费保障情况统计表》、《人民调解案件情况统计表 》。

  七、加强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指导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 ,将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要切实加强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分工合理 、相互配合 、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 ,共同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纳入司法行政机关的统计范围和培训计划,大力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分析行业性 、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特点、人员构成、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分析不足,及时改进。要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大力表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形戚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司 法 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太原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太 原 市 人 民 政 府 令
第78号


《太原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23日市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廉毅敏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太原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审批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是指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

第三条 行政审批应当遵循公开、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坚持下放权力、精简事项、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的方针,逐步实现行政审批电子化管理。

第四条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务办)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全市行政审批的实施进行统一管理,并负责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

各行政审批实施部门负责其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 市政务办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研究和拟定全市行政审批工作的政策、制度和方案,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组织协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联合审批,并推行网上审批;

(二)负责对各部门进驻和委托的事项进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

(三)负责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

  (四)负责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工作。

(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市政务服务中心是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审批、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运行机制,实行一个窗口进出、集中办理、联合审批。

第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构建市、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及乡镇(街办)、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

第二章 审批事项管理

第八条 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并及时将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情况报送市政务办、市法制部门备案。

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实施部门不得继续审批或者变相审批。

法律、法规对行政审批条件作出具体规定的,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增设其他条件。

第九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对审批事项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并向市政务办备案。

第十条 行政审批事项,应当全部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以外受理。

暂不具备进入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设立专业大厅集中办理,并接受市政务办指导监督。

第十一条 市政务服务中心和专业大厅应当公示行政审批事项及其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收费标准、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及各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

第三章 审批方式管理

第十二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实行集中审批的方式,将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整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办理、送达。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以授权方式向政务服务中心派驻首席代表,审批责任由首席代表和授权的部门承担。

首席代表由行政审批处处长担任,负责本部门审批事项的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联合审批,实行统一登记、联合勘察、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快速协调、同步审批的运行机制。其他项目逐步推行联合审批。

第十五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实行限时审批制度。即办事项由首席代表当场办结;承诺事项由首席代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对需要专家论证、集体研究等程序审批的承诺事项,由首席代表组织协调。

第十六条 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工程和外商投资(含港、澳、台)以及外地投资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由市政务办统一组织协调,重大事项由市政府召集专门会议协调。

第十七条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代办服务。

第四章 网上审批管理

第十八条 遵循网络安全保护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按照外网受理、专网办理、外网反馈、全程监察的要求,逐步建立网上审批系统。

申请人通过外网查询、咨询、申报、预审;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在专网受理审批、流转信息、审核批准;审批事项网上审核通过后,即可在政务服务中心当场发证。

第十九条 实行无纸化审批。审批申请应当使用电子报件,电子报件不能满足的可以使用纸质材料。

第二十条 统一规范网上审批技术标准,推动网上审批系统与各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上下联动、信息共享。

第二十一条 逐步建立移动审批系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登录电子审批网络系统,了解审批进度和审批结果,实现网上签批报件,并对重大项目实时督办。

第二十二条 建立覆盖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专业大厅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事项办理全流程实时监控。

第五章 审批流程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审批流程包括咨询预审、申报受理、审查审核、批准上报、办结送达等环节。

第二十四条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并将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和申请书格式文本在窗口及其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可通过市政务服务中心或者其网站提出行政审批申请、报送申请材料。

联合审批事项应当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统一登记,启动计时并送达审批决定。

第二十六条 行政审批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各窗口作出受理、不予受理、补正、退回和中止计时决定的,均应出具一次性告知通知单,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对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的书面告知有异议的,可向市政务办申请复核。

第二十八条 行政审批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十九条 行政审批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并允许行政管理相对人查询。

第六章 审批收费管理

第三十条 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涉及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的,应当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财政代征窗口缴纳。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缴纳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由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核定应收金额,实行一票制征收。

第三十二条 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应当出示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七章 政务服务中心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政务办应当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制度建设,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十四条 市政务办应当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制定标准化的政务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确保政务服务工作运转有序、管理规范、公开透明、高效廉洁。

第三十五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选派熟悉业务、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需调整的应征得市政务办同意。

第三十六条 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受所在单位和市政务办的双重管理,所在单位待遇不变,日常工作、绩效考评由市政务办组织实施。考评结果纳入派出单位年度考核体系。

第八章 监督保障

第三十七条 市政务办应当加强对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开展现场巡查抽查、窗口单位自查、服务对象评价、行风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第三十八条 市政务办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定期综合考评,考评结果送相关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并纳入全市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范围。

第三十九条 市法制部门负责对行政审批执法进行监督检查,并在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与行政审批有关的行政复议事项。

第四十条 市监察机关应当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派驻监察室,应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实施进行监督,并对不作为、慢作为和违法违纪行为调查处理。

  第四十一条 行政审批的实施与管理应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第四十二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 由市政务办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监察机关予以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县(市、区)、开发区行政审批管理依照本办法实施。

第四十四条 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与管理参照本办法。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1月21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太原市政务大厅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